園林古建筑綠化景觀、 詳細說明:
農村民居
潮汕農村,多聚族而居于沿海平原地帶。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,體現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轉寨格局。清府縣志載,必極工巧。大宗小宗,競建祠堂,爭夸壯麗,不惜貲費。這是200年間潮汕望族大村富人競建祠堂大屋的記載,是有傳承性的風俗現象。
聚落群不管是聚點散點,其中心是大宗祠,兩旁是小宗祠,祠前是廣場式的陽庭,庭前有照壁、圍墻。大宗祠、小宗祠堂的兩側和背后是包屋和“四點金”(四合院)、“下山虎”(三合院)一類住宅單元。以宗祠為中心的村寨,三座祠堂并列的稱“三壁連”,五座并列的稱“五壁連”。此類村寨,排列整齊、巷道筆直、前低后高,屋脊高昂,頗有些小皇城的氣勢。村寨大都環東西北三面栽樹種竹,前面是池塘、排水小溪。
小格局的住宅單元。除包屋外,都是以“四點金”(四合院)為基本形式增減。“四點金”,中軸線是:前廳——天井——后廳。后廳前廳兩側各一房,占居四合院的四角,這就是“四點金”名稱的由來。天井兩側,前廳后廳之間是廊,既是走道,也是廚室。“四點金”減去前廳及兩側兩間前房,便是三合院“下山虎”。一些諸如“四馬拖車”、“五間過”大屋,都是四點金、下山虎這些基本單元組合而成的。這是大家庭或家族親聯合建造的堡壘式民宅,窮人只能在包屋營建單間連體屋。
潮汕各地建筑裝飾的重點是門樓、廳堂和屋面。石雕、木雕、嵌瓷、泥塑、彩繪、油漆等裝飾工藝品種,綜合施用。
受城市樓房居室配套的影響及鋼筋水泥的普遍應用,農村出現許多中西結合的住宅樓房,多是三合院的樓房化,二、三、四屋均有,有廚廁配套。
圍樓土寨
在農村古民居中最有獨特風格的建筑物是圍樓(俗稱寨樓),主要分布在揭西的北部山區。其特點多數為圓形,寨體大,構筑時可就地取材。寨樓的布局適合群居,便于防護,圓形平面,結構性能好,通風透光,夏涼冬暖,具有防盜防風的作用。[3]
|